职业教育丨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紧抓机遇、立足产业,全面建设“双高院校”
“双高院校”是职教改革的先行者、职教现代化的引领者和“双高”人才培养的承载者。“双高院校”要在职业教育“下好一盘大棋”中发挥带头作用,努力让每个受教育者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办好职业教育的关键所在,要从长远出发、从全局出发,通过“两个一把手”工程构建校企命运共同体,激发企业参与人才培养的内生动力,提升协同育人、产教融合的实效。
文/《在线学习》撰稿人 谢群莹
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王钧铭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以人才培养为中心任务,坚持立德树人,创立59年来,抓住“四次机遇”,凭借“五大举措”,从一所只有数名教职员工、几间平房的民办中专学校跻身于中国高职院校第一方阵,成功入选国家“双高计划”建设单位。本刊对话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王钧铭,请他分享深耕职教多年的办学心得,讲述职教特色发展之道。
紧抓机遇,建设“双高院校”
在线学习
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经历了哪些发展阶段?在您任职期间,学院有哪些新的变化?
王钧铭:常信院的前身是由现代杰出实业家、著名爱国民族工商业者、时任江苏省副省长的刘国钧先生创办的常州市勤业机电学校。学校始终坚持党的教育方针,服务国家建设,服务学生成人成才。建校59年来,几代常信人在校领导的带领下,呕心沥血,砥砺奋进,抢抓机遇,不断超越。1980年从民办转为公办,2000年由中职升为高职,2007年入选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2019年列入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从一所只有数名教职员工、几间平房的民办中专学校跻身于中国高职院校第一方阵。
2018年10月,我调任学院党委书记至今,我校经历了从“双高院校”建设方案制定、申报到全面建设“双高院校”的新阶段。新阶段要有新作为,我们在坚持立德树人、着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同时,瞄准国家大力发展工业互联网的工业强国战略,综合“信息特色”办学积淀和区域经济转型发展迫切需求,确立了专业建设的新方向。
学校专注工业互联网、主攻新一代信息技术,培养“生产设备数字化、生产车间智能化、生产要素网络化、企业管理智慧化”工业四化应用型人才,服务江苏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服务长三角产业协同转型升级、服务国家工业互联网高素质应用型人才需求,通过强化工业互联网专业集群建设、创建工业互联网产学研创平台、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推进三教改革、提升教师教学能力、改善办学条件等一系列措施,并相继承接苏锡常都市圈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和教育部提质培优行动计划重大项目。通过近几年的努力,我校取得了入选“中国工业互联网人才培养培训示范基地”、蝉联三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金奖等一批新的办学成果。学校“十四五”时期高水平建设、高质量办学的画卷正在逐步绘就。
在线学习
作为成功入围国家“双高计划”建设单位的信息类高职院校,贵院的办学特色是什么?有哪些典型的教学案例?
王钧铭:作为信息类高职院校,我校紧紧依托行业办学,始终秉承“立足信息产业,培养信息人才,服务信息社会”的办学宗旨,以教学质量求生存,以改革创新谋发展。学校呈现五个方面的特点:一是围绕新一代信息技术,着力专业建设,建成了强势的品牌专业;二是紧贴信息技术发展需要,引培师资队伍,构建了精良的教师结构;三是深耕信息行业,深化产教融合,形成了校企合作命运共同体;四是面向国际培养信息人才,拓展国际合作,树立了中南职教合作品牌;五是发挥信息特色优势,打造智慧校园,实现信息化办学示范引领,形成了行业特色专、学生技能精、社会评价高的特色优势。
在具体的人才培养过程中,我校在深化专业课程建设、产教融合、信息化办学等方面凝聚了一批典型教学案例。一是探索现代学徒制,实施三星、博世等教育部现代学徒制试点项目,以岗位需求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能力培养为核心,构建“行—校—企”三元一体协同育人机制,通过行业协会指导,引入德国学徒制办学标准,构建“理论知识+虚拟仿真+实践平台”的智慧教学资源,实施“线上线下、虚实结合、内外协同”的全方位交互学习。同时,将学徒制试点模式对外拓展到国际学生培养,建设南非鲁班工坊,实现了中国现代学徒制试点的国际拓展,形成国际化办学的“常信模式”。二是探索智慧教学模式,以智慧校园建设与应用为支撑,创新构建实施了“五育并举、三全育人”价值引领下的“融合创新、数据赋能”智慧教学模式,形成了“析(学情系统分析)、教(教师精准施教)、学(学生泛在学习)、评(学生全面发展评价)”的智慧教学闭环。
三重功能,施展多样教育
在线学习
您如何理解“双高计划”?“双高计划”院校在实现职业教育现代化、技能强国的过程中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王钧铭:我认为,“双高计划”是落实《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重要举措和职业教育“下好一盘大棋”的重要支柱之一,它致力于把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龙头”舞起来,引领带动职业院校培养千万计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成为支撑地方经济转型升级和服务国家战略的重要力量。“双高计划”的主要任务是围绕办好新时代职业教育的新要求,集中力量建设一批高水平高职学校和高水平专业群,打造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高地和技术技能创新服务平台,支撑国家重点产业和区域支柱产业发展,引领新时代职业教育实现高质量发展。
在实现职业教育现代化、技能强国的过程中,首先,“双高院校”应做职业教育改革创新的先行者,在人才培养、校企合作、服务发展、学校治理、信息化和国际化等多个方面进行改革创新,有针对性地破解高职教育发展中的瓶颈问题,形成有效支撑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政策、制度、标准,探索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发展道路。
其次,“双高院校”要做国家职业教育现代化的引领者。双高计划院校通过“一加强、四打造、五提升”项目建设,在办学水平、服务能力、国际影响上应有显著提升,在全国职业院校中树立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标杆,为实现职业教育现代化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推进全国职业院校的共同发展,使职业教育成为支撑国家战略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
最后,“双高院校”应是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承载者。学校的中心任务是人才培养,“双高院校”作为职业教育发展的核心,理应为经济社会发展和提高国家竞争力提供优质人才资源,在技能强国的道路上发挥自己的特长,“让每个人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
实施“两个一把手”工程,深化产教融合
在线学习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办好职业教育的关键所在。您认为产教融合的难点在哪里?对于深化产教融合,贵院有何经验分享?
王钧铭:十九大以来,中央及各省市都出台了加强产教融合的意见和相关实施办法,校、企双方特别是企业对产教融合的重视程度和参与度明显提升,校企合作“一头热”问题得到了极大缓解,但合作的广度和深度还有待提升。
一是在学校端,学校深入接触企业,教师了解企业需求、熟悉企业工作环境的主动性和细致度不够;以育人质量作为校企合作考核“指挥棒”的作用发挥不够。同时,开展股份制、混合所有制试点等还存在一定程度的政策性风险与顾虑。二是在企业端,企业(或培训机构)主要以“有偿教育服务”的方式参与校企合作或从用人需求目的出发与学校合作,这一类合作企业往往更加关注眼前与局部利益,缺少从长远、全局出发的内生动力,不易与学校真正形成牢固的合作命运共同体。
改变上述弊端的有效方法是学校通过帮助企业推广技术、开展技术服务活动来加强校企合作,从而使企业和学生都能获益。一方面,企业帮助学校培养学生掌握企业的技术;另一方面,学生毕业后用掌握的技术帮助企业拓展市场、提供技术服务,以技术技能反哺企业、服务企业,学生的技术水平越高对企业的帮助也就越大,从而实现学校、企业、学生三赢的格局。这种合作方式涉及企业和学校多方面的资源,需要通过校企“两个一把手”工程才能有效实施,但合作的成效非常明显。
针对深化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我们主要开展了以下六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理顺校企合作关系,发挥学校专业在技术链上下游企业之间的纽带作用,在帮助技术链的上游企业开展技术推广、下游企业引进新技术的同时,吸引上下游企业为人才培养提供技术支持,提升学校的人才培养水平和技术服务能力。
二是面向工业互联网产业链,打造工业互联网专业集群,推进高水平专业化产教融合实训基地、科创平台建设。
三是搭建职业教育资源共建共享平台与运行机制,先后牵头成立中国软件产教联盟、常州工业互联网产教创新联盟、长三角地区软件职业教育集团等,积极促进联盟框架下的境内外产教融合活动。
四是与常州市科教城、天正工业等工业互联网企业开展深度合作,组建校企混编研发团队,加强核心技术开发、加速关键技术落地,加快专业集群建设,为工业互联网产教融合打通堵点、补上漏点、化解难点。
五是与行业龙头企业成立华为ICT学院、阿里云大数据学院、海澜电子商务产业学院等12个双主体(产业)学院,紧跟产业设专业,主动服务产业,实现专业与产业共同发展。
六是建设信息产业园,入驻与学校专业相契合的企业30余家,开展企业兼职教师来校授课和学校教师赴企业实践等“双向流动”,同时探索信息产业园、大学生创业园、互联网众创园“三园合一”,学生在园区累计创办企业79家,实现孵化出园21家。
巧用“1+X”利器,培育复合型人才
在线学习
2019年以来,“1+X”证书制度成为职业教育改革的利器和手段,贵院在此项工作上进展如何?有哪些好的经验和做法?
王钧铭:“1+X”证书制度是《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确定的一项重要改革举措,是培养复合型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有力抓手。我校遵循“书证融通、稳步推进”原则,把“1+X”证书试点作为学院教育教学改革的契机,将试点工作与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实训基地建设等各项工作紧密结合。
两年来,学院共申报了33个证书试点,覆盖专业37个,专业覆盖率达到75.5%。通过组织专业教师参加X证书研讨、培训及为其他院校教师和社会成员提供X证书师资培训,逐渐打造了一支具有X证书培训资格的专业化校内师资队伍;通过组织各试点专业将“1+X”证书所需考核的知识点、技能点转化为若干门专业(核心)课程并纳入专业课程体系,或转化为若干教学模块纳入部分专业(核心)课程教学内容,重构了“书证融通”课程体系;通过结合证书考核标准,改造原有课程内容、新建专门培训课程、开发证书培训教材、案例库、习题库等,形成了一批高质量教育教学资源。
在线学习
未来几年贵院有何发展规划?
王钧铭:未来几年是我校根据“十四五”规划实施要求,开展高质量办学的关键时期。我校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职业教育类型特色,坚持服务产业发展和学生终身发展导向,瞄准世界职业教育高水平学校,重点面向制造业转型升级需求,聚焦工业互联网产业集群,以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建设、苏锡常都市圈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样板建设、教育部提质培优行动计划重大项目为主线,以高水平专业群建设为抓手,以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为突破,以制度创新、高水平结构化教师队伍建设为保障,以高水平技术技能创新平台为支撑,全力培养工业四化应用型人才,着力服务江苏制造业高质量发展、长三角产业协同转型升级和国家工业互联网高素质人才需求,办好让人民满意的职业教育。
来源:《在线学习》杂志2021年10月刊(总第75期)
精彩活动
关于召开贯彻落实《普通高等学校举办非学历教育管理规定(试行)》工作线上研讨会的通知
精品悦读